寫在文章之前,本人言論並不代表就是真正的事實,你應該多看多比較資訊,我無法為你的閱聽負責,文章內容頂多算是參考,自己斟酌。
之前看了兩個復健科醫生,不同世代兩個人臨床上問診的方式都很有趣紀錄一下。
比較年輕會徒手的醫生:
確認受傷部位、做什麼受傷,開始理學檢查,之後徒手解決周圍肌群減輕疼痛。會看到造成傷痛更深層的結構問題。
優點是:如果是傷反覆發作、想快速減輕疼痛、很在意結構(例如:運動員)的話。
缺點是:很吃徒手經驗跟技術,診斷錯誤時沒有綜合受傷發生當下的各種事會離真正原因很遠。看太遠有可能不夠聚焦已經造成的疼痛。
比較老不使用徒手的醫生:
問診仔細,會綜合各種資訊,然後理學檢查。例如腳趾挫傷會問發生多久?發生時在做什麼?撞到什麼東西?像我腳趾挫傷,上禮拜四、五撞到,發生時是要下床,撞到床墊。醫生就會判斷說當時下床撞到的東西是床墊,代表應該不會骨折,上禮拜四、五發生不久還在急性期。同時理學檢查確認自己的說法
優點是:聚焦當下的傷害、診斷會根據資訊不會偏離太遠或太錯誤(尤其急性期)。
缺點是:當下傷害的更深層的結構不會去找(可能得反覆發作才有可能去找)、不會徒手、問診太久
留言
張貼留言